金陵依旧繁华。
一辆橡胶轮子的马车从旧院飞快地奔向金陵西城的巷子里,这里有一幢奇怪的房子,三层的小楼全是红砖水泥砌成,而且还极为奢侈地用了巨大的玻璃窗。这幢小楼建成之时,几乎金陵城中社交场上有头有脸的人都前去看了——才子佳人到高官显贵,富商巨贾到文坛领袖。
在某种程度上讲,这幢楼乃是金陵城流行的风向标,而住在这幢楼中的两个女子,也被认为是金陵城里最出色的两位。
一位有财,拥“云想衣裳”与“金福南杂”两家店铺,分店开到了苏杭扬,仅仅四年时间,便从一个破落的底层官员遗留孤女,成了金陵城中最富有的女子之一,据说每个月都有一两万两银子入手!
一位有才,为名动仕林的《风暴集》、《民生杂纪》、《民生速报》三刊主编,嘻笑怒骂皆成文章,不知多少才子智士都仰赖于她开出的稿酬,而她主持下的舆论,也一直是士林和百姓消息的重要来源和争论的焦点。
李广堰与柳如是!
她们二人如今掌握的资源,也惹得不少人的觊觎,但坊间明里暗里有传言,她二人都是南海伯俞国振的外室,只因为正室不容才处于金陵。
敢向她们伸手的,自然都能打听到这个消息,这样一来,就是中山王府、诚意伯府这般金陵显贵,也不得不三思——金陵人对无为幼虎的战绩可不陌生!
但今天。她们的这幢屋子前却聚集了无数的人。
绝大多数都是神情激动的年轻人,他们表情有些紧张,有些期盼,更多的却是愤怒。
这几年,俞国振控制的三份报刊,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:民族主义与实学主义。在最初的时候,这两个主题还让某些人不屑。可到了现在,年轻一代学子当中,如果还说民族主义与实学主义并无用处。那是要被周围之人唾一脸的。
若无民族主义,何有今日之华夏,华夷之辨从何而来。天朝上国的荣耀又有何必要?若无实学主义,神农何必尝百草,有巢何必筑屋,而孔孟诸圣又何必奔走求道?
便是王阳明格物致知也要格竹这物——虽然最后他险些将自己格昏过去。
马车前进的道路被挡住了,在这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让道,这让车夫汗都要急出来,而车上一人更是急得伸出头去:“借光借光,诸位请让!”
都是心高气傲的年轻人,凭什么让你!
他的喊话没有用处,他不得不跳出来。见众人都盯着小楼,他干脆爬上了马车车顶。
“诸位请让一下,我有要事要见柳先生。”
“你是什么人,柳先生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,我们都是要见柳先生。都想知道北面战况如何了!”
“正是,我们一大早来此,便是等着柳先生的消息,今日又是速报出刊之日,当有消息传来!”
被尊称为柳先生的,乃是柳如是。一介女子。被人尊称为先生,那是了不得的成就,大伙一来是敬其才华,二来是敬其文章中展示出来的风骨气节,三则是敬她的眼界与远见。
只有柳如是自己明白,她能有这些,全是俞国振栽培出来的结果。
现在全金陵的人都知道,柳如是的《民生速报》消息最为灵通,天下大事,往往发生后五七天,便能在《民生速报》上看到,比如说北面的大战,南海伯在山`东每一次大胜,两日后便会在速报上出现。而且战况描绘活灵活现,在作者署名上,也有“鄙报随军记者”这个让人一看就懂的称呼。
《民生速报》竟然派了人跟随虎卫,亲身参与了这种大战!
一想到这个,年轻的书生就不禁热血沸腾,投笔从戎的事情他们或许不会去做,但亲眼目睹一场卫国之战,却是人人都乐意的。
“我便是接到北面战报的人,大捷,大捷!”站在马车上的人大声道:“南海伯领虎卫与登莱总兵孙临合军,于天津府外海河之畔大败建虏。建虏伪王多尔衮伤窜,建虏太子豪格毙命,建虏骁将谭泰、图赖等以下五十余将被毙,各级官长四百一十七人已死,建虏阵亡总数为三万七千七百四十三人,救回百姓二十七万余人!”
一连串的数字,让众人目不暇接,而当听说有二十七万百姓被救回之后,更是一片欢呼。
他们听到的只是数字罢了,却不知道,建虏掳获四十余万百姓牲畜,至少杀死了两倍于此数的百姓。山`东、京畿一带,城垣残破,几近崩摧,而百姓也陷入了一场空前的苦难之中。
“更大的喜事还在后头——”那车顶上的年轻人说到这,声嘶力竭地吼了起来:“建虏伪皇黄台吉,见豪格之尸后,活活气死!”
“什么?”原本就是一片喧哗之中,即使此人声嘶力竭地喊,也没有多少人听清。
“静下,静下,听他说,还有什么!”
众人渐静下来,车头上的人振臂道:“黄台吉死了,是被南海伯气死的!”
哗的一下,他耳畔就是风暴一般的声音了。
这声音掀起的浪潮,穿透了玻璃窗子,进入了小楼中的李广堰耳中,她看了柳如是一眼,柳如是还是凝神提笔,用着小楷在写什么东西。